開新視窗,分享至facebook 開新視窗,分享至twitter (開新視窗)分享至噗浪 (開新視窗)分享至新浪微博 (開新視窗)分享至Google+

*社區亮點- 莒光鄉大坪村

社區亮點- 莒光鄉大坪村

  • 公告單位:

  • 發佈日期:

    2015-11-24
  • 內容訊息:

    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 社區亮點




    『大埔聚落』大埔為東莒島上的自然村之一,先民原稱「大浦」。後來國軍進駐後,不了解「大浦」地名原意,將其誤植為「大埔」而沿用至今。 因聚落地理環境的組成而得名「大埔(浦)」,實為馬祖地區聚落發展形態之代表。


    從大埔聚落地景的觀察,花崗岩這種在地的材質被使用到民宅的建材上,建築的高低錯落也都順應地行所建成,如此使得民宅的人文地景與自然環境作充分的結合。


    昔日的大浦,是一座人丁興旺的大漁村,國民政府遷台之前,聚落內民家就有50餘戶,居民200餘人,港內停泊數十艘大小漁船,村內蓋有一座白馬尊王廟,迄今170餘年,但後來由於漁業蕭條,人口外流,目前僅剩一戶居民居住。昔日的漁村榮景已成追憶,卻是遊客或歸鄉人士駐足引發思古之地。




    『東莒64據點活化』64據點位於東莒島東南方,大埔聚落東側海岸,東莒64據點的砲陣地,該據點在軍方釋出後,及在社區發展協會經營下,正活化昔日的軍事據點,重新詮釋戰地文化。




    『大埔客廳』隨著漁業沒落 人口大規模遷移,導致大埔聚落無人居住的情形,彷佛大埔像是時間暫停的空間,保留傳統閩東聚落型態,用「X」賦予新生命。係以「大埔客廳」為中心點,以一種工作來交換住宿的旅行方式,保存各方的創作作品。



         



    淡菜、佛手、花蛤、海鋼盔、粗螺、牡蠣、當地的磚瓦、瓷器等等都是石牆創作的在地資材,也是顯現馬祖人豐富海產的象徵及對漁村經濟發展的貢獻,『大埔起帆壁畫』這面石牆帶給居民一種記憶的延續與情感的投射。


    資料來源: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


  • 相關連結:

    http://lcss.epa.gov.tw/LcssViewPage/Responsive/CommunityDetail.aspx?Id=AE19FBDB2EF44F286BA20FA197B25F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