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單位:
發佈日期:
2015-06-22內容訊息:
早期我國經濟活動以農業為主,至今 仍有水稻田耕地約36萬公頃,約占全國土 地10%。近30年來工業急速發展,創造令 人稱羨的經濟奇蹟,然而,相關環境污染 問題也隨之而生。
雖然水污染防治法及空 氣污染防治法自六十年代通過立法且已實 施多年,但因土壤為各種污染物之最終承 受體,空氣、水、廢棄物處理不當所導致 之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問題終將陸續顯現。 此外,土壤重金屬具累積特性,使農作物 生產環境,特別是工廠附近及工業區周圍 之農地遭受污染情形日益嚴重。受污染農 地雖可因農作物剷除銷毀及農地停耕而得 到補償,但土壤污染的整治為治標之工作 而非治本之法。 □□因此,我國於民國71年開始進行台灣 地區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,期望建立 土壤污染基本資料,做為農地污染整治依 據。針對多年來的努力調查與相關土壤污 染基本資料之建立,政府已收集並彙整許 多污染相關資訊,包括土壤污染的基本資 料以及各式統計數據等。
然而,過去環保署對於農地的調查, 主要採用網格法的方式,從全國的1600公 頃大面積網格普查,逐漸針對可能污染 之農地土壤區域縮小網格尺度,一步步逼 近受污染農地區域。這樣的做法,雖然能 夠有效找到受污染農地,但是在整體考量 上,並未考量農田灌溉系統等影響因子, 提供更為合理或與現今環境污染問題相關 的結論。 因此,在這樣的情形下,本研究主要 建議改變過去以網格的方式做為農地土壤 調查之基準,而進一步配合土壤污染的特 性與鍊結關係,鎖定全國農田水利會灌溉 小組,做為最適合的管制單元,建立一套 污染潛勢區域之篩選機制,期望能透過這 樣的概念,找出歷年來環保署在全國土壤 污染調查作業中,缺漏並未深入調查的區域。